注册
账号登录
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数字金融蹄疾步稳筑根基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马春阳
发布时间:2024-04-19
摘要:“构建千亿级AI(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体系、打造金融影像文字识别产品、实现批量授信及贷后全流程数字化……”在上市银行陆续公布的2023年年报中,除了备受市场关注。

“构建千亿级AI(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体系、打造金融影像文字识别产品、实现批量授信及贷后全流程数字化……”在上市银行陆续公布的2023年年报中,除了备受市场关注的经营业绩指标外,多家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同比上升,数字化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在大模型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的探索力度明显加大,为写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已披露的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半数以上的银行在金融科技投入上实现同比上升。从“四大行”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2023年投入金额分别达272.46亿元、248.5亿元、223.97亿元和250.24亿元,同比增长3.9%、7.06%、3.97%和7.45%。

在股份制银行方面,2023年有2家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超过百亿元。招商银行科技投入141.26亿元,尽管同比略减0.3%,但仍是股份制银行中投入金额最多的机构;中信银行金融科技投入达121.53亿元,同比增长38.91%,是同比增长最多的上市银行。

“作为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金融科技在多数上市银行处于重要战略位置。但目前数字技术发展本身及其在金融业的应用都需要较多的研究探索,需要增加金融科技投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对银行业来说,通过增加投入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对于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金融科技投入的增加,多家银行在2023年的数字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特别是在场景构建这一关键领域。

工商银行年报显示,围绕“数字工行”建设目标,加快打造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以搭平台、提能力、拓场景、建生态为主线,创新数字金融发展新模式。2023年,数字化业务占比99%以上。依托企业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打造“融E云”对公数字金融服务平台,面向专属客群推出专精特新服务专区、普惠专区等服务,为客户提供涵盖金融与经营多场景融合的生态服务。

招商银行加大科技投入,围绕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等全面推动数字化重塑,逐步建立金融服务生态圈,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智能化应用在智能客服、流程智能化、质检、海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场景实现全职人力替代超1.7万人。

多家银行在年报中提及,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自身科技金融体系。例如,兴业银行设立数字运营部,积极探索数字运营新模式,努力打通数字化到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优化调整总行信息科技板块组织架构,将高级管理层下设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更名为金融科技委员会;将信息科技管理部、金融科技创新部调整设立为金融科技部;将数据中心更名为运营数据中心,推进科技治理架构转型,强化信息科技统筹引领作用。

加快应用大模型技术

2023年,随着由ChatGPT掀起的大模型海啸浪潮席卷全球,AI大模型技术成为多个行业领域探索布局的重点,银行业也不例外。

记者注意到,6家国有大型银行以及中信、招商、兴业等多家股份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披露了大模型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情况,AI大模型技术或将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中国建设银行年报中提及,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攻关。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平台,并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领域形成比较优势,实施“方舟计划”。大数据平台覆盖超3万个物理节点,数据治理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国农业银行年报中披露,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加快推进大模型技术预研孵化,客服知识库上线答案推荐、知识库辅助搜索等功能。

中信银行打造了软硬件一体化的中信大模型平台,完成千亿级开源大模型部署,探索落地代码生成、智能操作等场景。招商银行把握大语言模型的确定性机会,开展大语言模型建设和应用。一方面积极加强大模型建设,引入千亿参数大模型,用自有语料调优、训练、适配行内场景,跟进开源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并在专业场景自研百亿参数大模型。另一方面探索大模型在零售、批发、中后台的应用。同时,搭建大模型体验平台,接入多个国内主流大模型。

在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看来,当前各家银行纷纷加码布局大模型技术应用探索,以金融科技赋能强化客户服务能力,有利于增强银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和客户吸引力。在当前净息差收窄背景下,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脚步,提升智能投顾等非息业务能力,也有利于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利润空间。

“智能大模型拥有强大的数据攫取、文本理解和计算分析能力,能在深度挖掘大数据潜力价值的基础上,提升银行机构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吴丹说,当前银行业加快推进大模型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非常重要,也是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关键环节。

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统筹推进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进程,多措并举鼓励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同年1月26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有序实践,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

在证券领域,2023年6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印发《证券公司网络和信息安全三年提升计划(2023—2025)》,鼓励有条件的券商充分利用新技术积极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的建设,开展核心系统技术架构的转型升级工作,并明确提出,券商信息科技平均投入金额不少于2023年至2025年平均净利润的10%或平均营业收入的7%。

专家认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化数字化转型是金融业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政策持续引导下,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应用探索。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度小满此前联合发布的《2024年金融业生成式AI应用报告》显示,通过生成式AI等新技术对海量实时数据的计算处理,金融机构可以进行更多的产品创新、为实体产业提供更有效的信贷支持、承保理赔、市场融资,释放巨大金融数据价值,提升实体经济金融服务水平,也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创新发展,迈向强大的金融机构行列。

对于银行业而言,吴丹建议,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要紧抓智能化、个性化、普惠化等重点方向。利用AI技术精准识别客户需求,提供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服务,有利于提升客户体验和客户黏性。利用金融科技延伸金融普惠性,以更低成本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预计银行业将会更好利用数据要素,完善数字金融发展的基础设施,丰富数字金融场景应用,并增加数字金融发展安全性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从而让数字金融赋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发展,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娄飞鹏说。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相关推荐
  • 1
    深圳楼市再现“买一套送一套”促销活动
  • 2
    交通运输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
  • 3
    四川发放超10亿元“惠民大礼包”拉动消费
  • 4
    深圳首支种子子基金完成中基协备案
  • 5
    上市公司年内斥资超8800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 6
    饲料企业进军养猪环节 延伸产业链对冲弱势行情
  • 7
    丙酮产量创新高 分析师:出口增加有望缓解供需压力
  • 8
    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速 年内已披露1814起
  • 9
    看好明年A股 外资公募积极“上新”
  • 10
    扩大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范围 分析师:利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 11
    “长贷短还”成卖车者话术 银行车贷或做亏本买卖
  • 12
    公募机构勾勒明年掘金图谱 科技消费成关键词
  • 13
    新型白炽灯发出亮度比之前强百倍的“扭曲光”
  • 14
    12月份企业密集递表港交所 A股公司赴港上市进程加快
  • 15
    机构:到2025年 AI功能在智能眼镜市场的销量渗透率将突破60%
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