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财说
曾几何时,作为“果业三巨头”之一的百果园集团(02411. HK)以其高端定位成为无数中产阶级的宠儿。
然而,“2024年录得首次亏损”如同一记重锤将这个美丽泡沫彻底打碎,股价应声下跌至史上最低点1港元。
与此同时,百果园高管、大股东却早已开始谋划“跑路”,频频减持套现。
当保持增长的资本故事难以继续讲下去,撤退成为选择。卖水果这门生意,百果园究竟要如何经营下去?
2024年,百果园录得历史上的首次年报净亏损。
预亏公告显示,2024年百果园归属公司所有者亏损将达3.5亿至4亿元,而2023年盈利曾达3.62亿元。
此番业绩暴雷并非突然,翻阅往期业绩其实早有苗头。
2019年至2022年,也就是百果园上市之前,其营收分别为89.77亿元、88.56亿元、102.92亿元,期间营收增速分别为-1.35%、16.21%、9.93%,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0.49亿元、2.30亿元、3.23亿元,期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0.33%、369.49%、40.35%。
2023年1月百果园挂牌港交所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公司业绩火速变脸,营收增速却骤降至0.69%,归属净利润增速降至11.88%;进入2024年上半年,百果园营收、净利则双双负增长,分别同比下滑11%、66.06%。
更具戏剧化的是,2024年1月百果园发布“黄金十年战略”,计划未来十年内营收突破千亿元、线下开出超万家门店。但是,风云巨变宛如一出戏。
2024年预亏公告显示,百果园加盟店数量不增反降,已由2023年年末的6081家降至5116家,同比减少15.87%。从往期财报数据来看,公司超8成营收由加盟店商家贡献,由此百果园预计2024年营收下滑不超过15%。
业绩承压之下,百果园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难言轻松。
2023年1月,百果园身披“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称号登陆港交所,市值一度逼近百亿港元。上市首年,百果园股价尚能保持在6港元左右,直至一年后的解封日股价暴跌30%,百果园便陷入跌跌不休的困局,股价最低点曾触达1港元。
截至2025年2月10日收盘,百果园股价报收1.26港元/股,较历史峰值已下跌超8成,市值仅剩19亿港元。
与百果园并列为“果业三巨头”的鲜丰水果和洪九果品(06689. HK)同样遭遇发展瓶颈。
最先筹备上市工作的鲜丰水果,自2019年起曾两次签订上市辅导协议,但截至目前尚未有进一步动作;而2022年9月挂牌港交所的洪九果品,因迟迟未披露2023年年报而自2024年3月停牌至今,停牌前股价较历史巅峰已跌超95%。
三巨头纷纷在资本市场栽跟头的背后,是来自市场的质疑,即水果生意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对于未来发展,百果园高管则保持乐观态度。
近日,百果园常务副总裁兼执行董事焦岳在采访中表示,短期亏损是可预见且可控的,公司一直秉持长期主义的发展理念,战略调整已经初显成效。
值得玩味的是,也是这位向投资者传递“百果园颇具前景”信息的高管,近一年却对百果园频频进行减持。
根据2024年半年报显示,焦岳的持股比例已由2023年年底的7.6%,降至2024年6月末的6.96%。
《全球财说》在港交所股权披露中发现,自2024年5月至2025年1月,焦岳持续对百果园进行多次减持,最后一次发生在预亏公告发布后的1月13日,焦岳的持股比例已进一步降至4.05%。
粗略计算,期间焦岳累计套现超6700万港元。无独有偶,2024年11月,百果园独立非执行董事吴战篪选择清仓手中20万股份,套现31.4万港元。
除高管外,机构大股东天图投资董事长王永华自2024年8月起亦进行多次减持,持股比例由11.46%减至4.68%,累计套现近3800万港元。
高管带头减持,进一步加重市场对百果园未来发展的担忧。
作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百果园曾试图以“高端水果”的故事让投资者相信,水果行业不再是“弯腰捡钢镚儿”的薄利生意。
然而,现实总与理想相悖。接连曝出腐烂果切、农药残留超标等舆情,让百果园的高端水果概念深陷信任危机。此外,“贵”也逐渐成为百果园的原罪。
目前,水果零售行业仍处在高度分散的状态,意味着即便身在头部依旧会被随时赶超。
如今的水果市场竞争激烈,如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可通过产地直发水果生鲜,或是叮咚、盒马、永辉等零售商超以前置仓模式进行本地配送,更有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降维打击,无不给水果零售商们造成巨大威胁。
生鲜电商疯狂内卷,让百果园的高价策略无处遁形,百果园用户流失明显。截至2024年6月末,百果园的付费会员由2023年末117.1万人降至107.1万人,仅半年光景就流失10万人。
为挽回颓势,2024年8月百果园宣布“高性价比”战略转型,试图通过降毛利、砍价格来讨好市场。
只是,从2024年预亏3.5亿至4亿元的结果来看,这一战略调整不仅没有奏效,反而让百果园陷入更深的困境。
究其根本,即便是过去做着高端水果生意的百果园,也始终未能从这一商业模式中获得高收益。链条长、高损耗、成本高等行业特点,让百果园即便在营收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依然赚不到什么钱。尤其在自降售价后,百果园的盈利困境彻底暴露在大众视野。
以往期财报数据来看,百果园毛利率保持在9%-12%左右,净利率则持续低于3%水平。
根据百果园的销售成本结构来看,2019年至2023年,百果园的销售总成本分别高达81.00亿元、80.46亿元、91.33亿元、99.98亿元、100.76亿元,占总营收的90.23%、90.86%、88.74%、88.37%、88.44%。其中,超95%的销售成本由水果采购成本为主的存货销售成本所构成。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类似百果园这类大型水果商,为确保稳定的水果供应普遍需提前向果园支付订单费用。同时,百果园开始深度挖掘B端客户,但如各大商超、批发市场、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B端客户,则需要等待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收回款项。
结合往期财报,百果园应收账款规模常年维持10亿元左右。截至2024年6月末,百果园贸易应收款项为10.62亿元,期间应收账款的亏损拨备就高达6014.3万元,远超往期全年应收账款的亏损拨备金额。
可见,背负巨大应收款的百果园,随着时间推移坏账风险正在加大。
以洪九果业为例,据其最后披露的2023年中报显示,其账上的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高达101.51亿元,而这一科目在2019年年末仅13.84亿元。受高额应收款等问题影响,洪九果业自停牌后一直被传言存在财务造假质疑、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前车之鉴,百果园更应注重自身资金链健康,但从数据来看资金状况不尽理想。
截至2024年6月末,百果园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2.96亿元,但负债端存在27.65亿元的短期银行借款及1.69亿元长期银行借款。同时,百果园还背负4.15亿元的贸易应付款,其中4亿元为三个月内到期。
目前百果园并未对2024年下半年数据进行详细披露,但可推算出,百果园2024年全年的相关数据并不会太好看。
为缓解线下门店成本压力,百果园也同步发力线上渠道,可惜效果不显。
结合往期数据,百果园线上渠道营收占比持续低于4%。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百果园线上渠道的毛利率均为负数,此后百果园再未披露相关数据。或是出于该渠道盈利困难的原因,截至2024年6月,百果园线上渠道营收占比已缩至1.2%。
对于百果园来说,如何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水果销售模式,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仍道阻且长。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