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账号登录
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微医控股二冲IPO背水一战:业绩持续亏损,资金压力渐增

来源:博望财经
作者:宁成缺
发布时间:2025-01-09
摘要:AI医疗市场热潮汹涌的当下,微医控股能否凭借这一全新的AI故事?

AI医疗领域的佼佼者微医控股,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主板挂牌上市,招银国际担任其独家保荐人。

这家按2023年收入计算成为中国最大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公司,背后站着腾讯、高瓴、红杉中国、中投中财基金、友邦保险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可谓星光熠熠。

其实,这是微医控股第二次尝试冲刺资本市场。相比四年前,微医控股已经实现了轻资产运营,专注于发展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微医控股的业绩也相当亮眼。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07.4%,这一增速在AI医疗行业中也是遥遥领先。

在AI医疗市场热潮汹涌的当下,微医控股能否凭借这一全新的AI故事,成功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01

二冲港交所,微医控股讲出AI新故事

微医控股成立于2004年,2011年推出了线上医生预约平台“挂号网”,2015年“挂号网”升级为“微医”,并在乌镇成立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医院。2020年,微医与天津市政府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数字健共体”全国示范区。

然而,微医控股的资本市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4月,它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遗憾的是,第一次尝试并未能如愿以偿。不过,这并没有阻挡微医前进的步伐,反而让它越挫越勇。

如今,微医控股再次站在资本市场的门口,而它拿出的新故事就是AI医疗。在最新披露的招股书中,这家曾自称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的企业,已经将自己定位为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最大提供商。

2024年3月,微医控股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联手攻坚医疗大模型。截至2024年12月21日,微医已在网信办完成了四种AI算法的备案,展现了其在AI医疗领域的实力。

从业务构成来看,微医控股的两大板块——AI医疗服务和数字医疗平台,正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所在。AI医疗服务依托健共体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包括健康管理会员服务、云药房和增值服务等;而数字医疗平台则提供数字医疗服务、线下医疗中心服务、企业会员服务等,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从营收数据来看,微医控股的表现堪称亮眼。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公司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分别为9.62亿元、13.68亿元和18.63亿元,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而2024年上半年,微医控股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更是达到了18.18亿元,同比增长107.4%,这一增速令人瞩目。

其中,AI医疗服务无疑是微医控股收入增长的主力军。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微医控股来自AI医疗服务的收入分别为2.28亿元、6.28亿元、10.24亿元和14.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逐年提升,至2024年上半年已接近八成。

微医控股在数字医疗平台上的连接能力也不容小觑。截至2024年12月21日,它已连接约1.15万家医疗机构和31.80万名医生,能够提供线上咨询、复诊、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收入计算,微医控股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为10.6%,排名第一。同时,微医也是中国唯一一家通过按人头付费和按价值付费的模式提供健康管理会员服务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提供商。

自成立以来,微医控股已经进行了10轮融资,吸引了众多知名机构的投资。腾讯、红杉中国、高瓴、启明创投、友邦保险等知名机构纷纷加盟,不仅为微医控股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在业务合作、资源对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2

“技术+模式”,微医控股核心竞争力

微医控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核心优势鲜明地体现在技术与模式两大板块,这两大驱动力正携手推动其在AI医疗领域的迅猛发展。

AI技术,无疑是微医控股的一张耀眼名片。公司不仅致力于构建并持续强化AI底层能力,还成功取得了“微医医疗大模型”等4种AI算法的国家备案,以及手握超过50项AI发明专利的独家许可权,实力不容小觑。

值得一提的是,微医医疗大模型在国内权威测评平台CMB中以91.71的高分独占鳌头,彰显了其在AI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微医控股正加速推进AI在两大方向的实际应用:一是将AI融入健共体,提升健康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二是对实体医疗机构进行AI改造,推动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在模式层面,微医控股独树一帜,创新推出了“健共体”模式。这一模式以会员健康管理的实际效果为收费标准,通过按人头付费和按价值付费的方式,为会员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在天津等地的实践表明,这一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更为全国医改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健共体”模式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是微医控股深刻理解医改本质、全面统筹医药险资源、综合处理人财物复杂要素的智慧结晶。

这一模式门槛高、周期长,难以被其他企业轻易模仿和复制,因此构成了微医控股的核心竞争壁垒。

在AI技术的赋能下,健共体得以在各地迅速推广,以更低的成本实现规模效应,有效降低了运营开支和药品供应链成本。同时,AI技术和产品在健共体的落地和运营过程中不断迭代升级,发挥了更加实用、高效的作用。

可以说,技术能力与模式优势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微医控股的独特竞争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中国的AI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市场预计将从2023年的人民币97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人民币138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6.2%。这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微医控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无限可能。

同时,政策环境也对微医控股的发展极为有利。国家对AI医疗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等政策的出台为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保障。

然而,尽管微医控股早早启动了上市计划,并数次向外界释放出筹备IPO的积极信号,但至今仍未能踏入资本市场。

从2019年年底对外透露IPO准备,到2021年4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再到2022年7月完成由山东国投出资超10亿元的战略融资,微医控股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如今,微医控股再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击。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在天津和中国其他地区扩张健共体、推动AI技术的扩张与应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那么这一次,微医控股能否如愿以偿地踏入资本市场呢?

03

内忧外患,微医控股后劲足吗?

微医控股在收入高速增长的光鲜背后,却难掩经营业绩持续亏损的尴尬。

2021年至2023年,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分别亏损了22.69亿元、37.82亿元、14.01亿元,尽管2024年上半年亏损有所收窄,但仍达到了4.34亿元。

资金压力如影随形,截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2.47亿元,难以支撑一年的正常运营,更别提还有高达241.9亿元的赎回负债悬在头顶。若2025年底前未能完成IPO,这笔负债无疑将成为公司难以承受之重。

而且,微医控股在研发上投入不菲,报告期内研发开支分别为3.10亿元、2.13亿元、1.22亿元、4137.1万元,同时销售及营销开支也不容小觑,分别为6.15亿元、4.76亿元、2.93亿元、1.11亿元,这都给微医控股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

AI医疗服务虽前景无限,但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变现策略尚未成熟,大规模商业化之路仍充满挑战。而且,AI医疗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保护,以及AI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局限,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涉及复杂的法规和伦理问题,如责任划分等,这些都是微医控股必须面对的挑战。

微医控股推出的“健共体”模式,通过按人头付费的医保预算获取资金,与医疗参与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但这一模式潜在风险不小,若未能实现盈余,公司需向基层医疗机构偿付赤字,可能进一步加大亏损。目前该模式仍在试点阶段,其可复制性和推广前景尚待观察。

同时,微医控股的业务模式高度依赖于与医疗机构、卫生部门等各参与者的关系。一旦关系出现裂痕或恶化,公司的业务和前景都将受到不利影响。

在市场竞争方面,微医控股面临着已经登陆港股的互联网医疗三巨头——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的巨大压力。与这三者不同,微医控股选择了一条纯医疗服务业务之路,不靠“卖药”支撑营收,而是依托问诊、慢病管理、专科护理等服务。

然而,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背后有阿里、京东的“电商平台优势”加持,如巨大流量、成熟商品服务体系等,这使得微医控股的竞争压力倍增。

而且,最近AI医疗市场火热,科大讯飞旗下的讯飞医疗以抢先一步登陆港交所,成为医疗大模型第一股。好大夫在线、丁香园、妙手医生、大家医联、心医国际、华医心诚等后起之秀也各具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已今非昔比。以美国远程医疗行业的领军企业Teladoc为例,其市值从2021年的近500亿美元(约合3800亿港元)已暴跌至当前的17.5亿美元。即便微医控股最终能顺利上市,恐怕也早已错过最佳时机,面临估值大幅缩水的困境。

市场接受度方面,尽管AI医疗市场前景广阔,但市场对其的认知和信任度仍需时间培育。患者和医疗机构对AI医疗服务的接受程度,将直接影响微医控股的业务拓展和收入增长。

总的来说,作为“创一代”的微医控股,内部有资金压力、研发销售的重负,还有“健共体”模式的风险和业务依赖关系的隐忧,而外部则面临着互联网医疗三巨头的竞争压力,以及市场对新兴AI医疗服务的接受度挑战。

再加上行业环境的瞬息万变,微医控股的前行之路并不平坦。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相关推荐
  • 1
    鸿蒙原生版微信昨日上架鸿蒙应用市场。
  • 2
    外资巨头突然密集上调中国资产评级
  • 3
    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
  • 4
    腾讯大幅减持微盟套现超6亿港元 微盟称将继续保持互惠共赢的商业合作关系
  • 5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
  • 6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升幅扩大
  • 7
    三部门: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 大力发展装配式等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
  • 8
    车联网安全新国标将自4月1日起正式实施
  • 9
    深市将于周六举行全网测试 事关延长债券回售业务时间及优化基金做市服务费支付方式
  • 10
    三部门:自2025年1月1日起 在北京市朝阳区等101个市(市辖区)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
  • 11
    国家发改委:加快培育一批银发经济龙头企业 推动银发经济逐渐向多元业态发展
  • 12
    北京:新一轮“以旧换新”政策举措将出台
  • 13
    福建: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在住房展销活动推出购房补贴、购房消费券等促销政策
  • 14
    统计局:12月CPI同比上涨0.1% PPI同比下降2.3%
  • 15
    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在防城港正式启动
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