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技术周期下,那些掌握核心技术要素的国家都将崛起成为超级大国。
近年来的技术融合和突破,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感受到AI革命的指数级趋势。创投行业,作为技术革新的瞭望者、经济繁荣的推动者、社会进步的参与者,站在新技术转捩和新周期转换的关键时刻,在这一幅波澜壮阔的全新地图面前,成为奇点醒客,除此我们别无选择。奇点临近,我们目光炯炯;时代醒客,我们坐到一起,成为产业投资的引领者、创新企业的陪伴者、新世界的缔造者,把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
2025年1月16-17日,北京。在新年的起点上,由融中财经、融中咨询主办的融中2025(第14届)中国资本年会盛大举办,汇集投资机构、宏观大家、明星热点企业对未来投资和科技进行深度思考,临界觉醒,畅享无限可能!
会上,由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盛希泰发表题为“技术超级周期下的变与不变”的主旨演讲,以下为他的主要演讲内容,由融中财经整理。
任何时候都有机会,“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才能成功”。看多得多,看空得空,看空永远没机会,看多还有可能有机会。
目前,中国的情况复杂多变,我们难以面面俱到,但只要管好每个人,机会便永远存在。机场传送带虽移动缓慢,但其前进速度必定超过你在旁边快速行走的速度,中国经济就如同这传送带一般,尽管庞大,却依然令人惊叹。
上周,我先后参观了比亚迪和华为。在比亚迪,我与王传福董事长进行了深入交流。比亚迪的汽车产量在2022年为100万辆,2023年达到300万辆,去年则为440万辆。我认为其发展潜力被低估了。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是丰田,年产量为1100万辆。从整体产能来看,比亚迪拥有100万员工,其发展势头令人难以置信。王传福向我透露,大众的工程师每周仅工作两天,仍延续疫情期间的做法,而中国工程师每周工作七天,二者怎能相提并论?在华为,我与任董事长进行了交谈,了解到华为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已投入三四年时间。
中国的勤劳精神是无与伦比的。在座的大多是年轻人,你们的潜力巨大,令人难以置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许多事情,深知只要中国人掌握了某种技能或知识,全世界都将为之震动。只要给我们一丝机会,我们就能取得巨大成就。
如今,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大国,这一成就令人难以置信。我认为中国人的学习能力是无与伦比的。过去,我们常言中国人是全球最独特的民族,似乎只有中国人时刻渴望赚钱,仿佛除了工作别无生活。
然而,这种发展速度、潜力以及拼搏精神,意味着任何时候都存在机会和希望。个体永远拥有机会和希望,若你不努力、未能抓住机遇,便会落后,而他人仍在不断进步。中国正全力以赴抓经济,无论所用方法是否最佳,抓经济就如同机场的传送带,若你不踏上它,便只能沦为旁观者,永远无缘机会。
我坚信,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定会有人取得伟大成功。每个人都应思考,是否自己或我们团队能成为那个成功者。
过去四五年,美国经济现象与70年代颇为相似,但此次却能迅速弥补过去,包括将约10%的通胀率神奇地控制在3%左右,这一现象颇为罕见。究其原因,核心在于高技术发展,尤其是AI这一波浪潮对美国的贡献绝无仅有。无论是七姐妹还是八姐妹,整个科技领域的贡献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周期,使美国在这一轮发展中一骑绝尘。
新一轮技术超级周期下,美国经济的“一骑绝尘”给全球带来深刻启示,我们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变与不变?
目前,美国经济确实表现强劲,在全球市值排名前一百的公司中,美国占据了60席。从2010年到2024年,这一趋势尤为明显。相比之下,中国虽有增长,但幅度不及美国。右侧图表揭示了许多问题,反映了中国经济、科技的变迁历程,如中石油、各大银行以及腾讯、阿里等企业的发展轨迹,以及中国何时跻身世界前十强的历程。
技术周期下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首先,一变:科技禁令的加码,拜登政府曾在最后阶段对中国实施了极为严苛的禁令,而“特朗普2.0”将继续推动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脱钩断链”。但应总曾说过一句话,我深表赞同:越是受到打压,中国越将迎来机遇。2022年、2023年、2024年是形势最为严峻的三年,但在严峻挑战中也充满机会。
二变:“朋友圈”交替从贸易红利的 “既得利益者”变身 “组局建设者”。我们常自嘲朋友圈的组成,虽然渴望与欧美人为伍,但在现阶段难以实现,只能另辟蹊径。
三变:经济体感“寒冬”。中国实体经济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上周公布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进出口增长率为5%,其中出口增长约7%,进口增长约2%。前几日与中国远洋的负责人交流时了解到,他们的集装箱出口业务极为火爆,供不应求。然而,当前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创下10年来新低,通缩问题极为严重,对信心的影响形成了循环往复的负面循环,这是国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为它是恶性循环的源头。
四变:创新资本堪忧。尽管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创新资本依旧面临着募资难、退出难等挑战在创新资本方面,应总认为2024年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国资占比80%、90%的企业诉求十分明显,这本质上对中国的创新创业构成了严峻打击。虽然目前尚未显现,但若干年后必将表现得十分突出。
有变化的,也有不变的。
一不变:结构转型之路,继续向前走,不回头。在结构转型方面,中国国情极为复杂。你所处的圈子决定了你的视角,若只看负面则全是负面,若只看正面则全是正面。我们投资的所有科技创业企业都非常努力,甚至在中秋节、春节期间也坚守在厂房。去年,我参加了两次由重要领导组织的座谈会,与会的十位企业家中不乏超级大佬。我表示我的发言稿已被多次审核,希望能脱稿讲10分钟。我指出,在场的企业家并不能代表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家的现状,他们有众多渠道反映问题,仅从他们的抖音粉丝数就能看出端倪。这些企业家都非常拼搏,根本没有躺平,这正是充满希望的未来。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倒闭,寒冬来临时,体质不佳或本就不该存活的企业被淘汰,这是自然的更新换代,对国家、社会、经济而言并非坏事,但社会需要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和过渡期。
二不变:科技创新之路,技术超级周期下陪跑美国的只有中国。在大模型领域,中国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按照当前趋势和中国人的需求能力,我们的工作效率远超其他国家,一周的工作量相当于他们一个月的工作量。8月份,我在美国参加座谈时了解到,我们一周工作100个小时,而他们仅工作30个小时,根本无法与我们相比。因此,在大模型领域,中国有望在两年内全面超越美国。以豆包为例,其性能丝毫不逊色于国外产品。像抖音那样全力以赴投入大模型研发,结合工程师文化,根本无需两年,大模型就将全面碾压美国。这些数据令人振奋。12月份,DeepSeekV3等成果展现了中国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
三不变:制造强国之路,我国的工业基础成就了在部分领域的世界“领头羊”地位。在制造强国方面,如今所提及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中国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曾到访比亚迪。去年,广东曾发生多起汽车起火事故,比亚迪推出的新电池——刀片电池,在穿刺实验中表现优异,传统电池起火,而刀片电池不会起火。这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碾压式优势。
同时,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正在凭借其产业链优势,有机会成为继新能源产业之后第二个“超车”领域。11月份的珠海航展引起了巨大震动,许多人将其与军事联系在一起,无人机的表现确实令人瞩目。我曾向几位美国人介绍,发改委领导也向我透露,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庞大,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无人机企业多达两千家,这就是中国力量的体现。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去年机器人出口增长了45%。按照当前趋势,正如余承东所说,中国在该领域有望很快实现遥遥领先。
四不变:走出国门之路,中国企业的世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中国企业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工业产能占全球的30%,其中15%在国内消化,另外15%则需寻找国外市场。以英科医疗为例,其生产的手套成本仅为美国的20%,在印尼建厂后,成功击败了东南亚的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100亿。不仅是汽车行业,各个行业都呈现出类似的发展态势。
五不变:逆风勇者之路。高盛曾发布一份报告,9月24日的政策调整令人振奋,与疫情放开政策异曲同工。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自9月24日以来,政策转向明显,也带动了股市的变化。虽然近期股市表现不佳,但我们意识到经济整体不佳时,股市难以长期向好。政策层面已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总之,看多者众多,看空者亦不少,但任何时候都存在机会。我常对洪泰基金的被投企业说,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是没有资格哀叹未来的。如今,中国有数千所马列学院,马克思主义中有一句极为伟大的话:“行动起来”。对于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失去的只是现状,而有可能赢得世界和未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