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7月8日讯(记者 崔陆鹏)7月8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宣布拟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向以免税业务为主导的主业转型。这是今年以来,继华远地产、美的置业之后,又一家宣布退出房地产业务的上市的公司。
根据格力地产的新方案,其拟置出所持有的上海、重庆、三亚等地相关房地产开发业务对应的资产负债及上市公司相关对外债务,同时置入珠海免税集团不低于51%股权,并逐步转型主业,退出房地产开发。但公告中,并未透露更多交易细节。
“格力地产的重组决定是其应对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行情的理性选择。”柏文喜表示,从上市公司角度来看,剥离重资产的房地产开发业务可减轻公司的负债和财务压力,从而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柏文喜认为,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可能会短期内影响公司的市场规模和地位,但从长远来看则是公司适应市场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步骤。
消息发出后,格力地产股价有所反弹。截至今日收盘,格力地产一字涨停,每股4.96元,封单达18万手,总市值93亿元。
转型免税业务“一波三折”
与其他退出房地产业务企业理由趋同,格力地产表示,希望通过此次重组,彻底完成业务战略转型。
事实上,早在四年前的2020年,格力地产就有意向进军免税业务,为此其在过去的四年间曾抛出过重组提案并进行过更改,但均未成行。
其中,2020年5月,格力地产发布首次重组交易提案,计划以向珠海市国资委和珠海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增发及现金支付的方式收购珠海免税100%的股权,交易对价约122.15亿元。
资料显示,珠海免税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全资拥有免税、有税、保税(跨境)三大业务的免税商。同时也有地利上的优势,能直接面对港澳市场。彼时,为配合此次重组,格力地产先后在珠海、海口等地拿下多宗免税商务地块。
2021年2月,原公司董事长鲁君四被立案调查,根据相关规定,格力地产暂停了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直到2022年12月,相关交易事项才得以被继续推动。根据第二次提交的方案,重组交易标的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的交易对价,调整为89.78亿元,较前次交易方案缩水26.5%,其中76.31亿元通过发行14.18亿股,每股5.38元支付,剩余13.47亿元以现金支付。
2023年7月,格力地产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其再度申请中止并购重组交易。2023年11月,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立案调查事项已调查、审理终结,上交所申请恢复审核。
2024年7月8日,格力地产宣布撤回上述方案,并推出了最新的置出房地产业务债务方案。
公司连续两年亏损
与最新提案不同的是,过往提案即便有过修改,都未表态要退出房地产业务。时至今日,格力地产表态逐步退出房地产开发业务与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不无关系。
数据显示,2023年格力地产营收为47.32亿元,同比增长16.95%;其中,房地产营收为42.33亿元,同比增长24.02%,毛利率为21.63%。
但增收不增利,2023年格力地产归母净利润亏损7.33亿元,连续第二年亏损。根据最新规定,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那么将被实施ST(特别处理)措施。
负债方面,截至2023年底,格力地产债务总额为58.32亿元。其中,2024年年内到期债务总额为44.2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货币资金11.27亿元,2024年仍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换而言之,将债务置出不仅能减缓债务压力,同时或也有望改变公司连年亏损的局面。
不过,目前虽然新方案已得到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则性同意,但后续仍需上市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或核准,因此方案能否顺利落地仍存在不确定性。
同时,格力地产以往房地产业务占公司总营收超九成,非房业务占整体营收仅为8.8%,在其退出房地产业务后,公司营收将会大幅下降,后续免税业务是否能带来理想营收仍值得关注。
格力地产于2014年正式脱离格力集团独自发展,业务涵盖房产、口岸、海洋、旅游、金融、教育、农业、酒店等多个领域。但2023年,其非房业务(其他)营收4.19亿元,同比下降23.51%,毛利率为16.25%。
另据格力地产披露的珠海免税集团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度模拟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显示,过去三年其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76亿元、16.38亿元、22.8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04亿元、3.17亿元、6.67亿元。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