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蔡俊
眼下,贝达药业(300558.SZ,下称“公司”)内部正发生明显变化。
近期,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创新药寒冬的环境下,公司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降本增效的操作,试图穿越周期。目前情况看,已初有成效。
从三剑客的稳步扩张到行业周期下行的融资不顺,公司在自研基础上,锚定引进药品和创新投资。围绕创新药大市场的迭代和沉浮,故事还在继续。
顺风顺水的周期
上世纪90年代,大洋彼岸的三名中国博士聚在一起,讨论以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抗癌技术路径。几年后,三人回国创业贝达药业。自此,“贝达三剑客”丁列明、王印祥、张晓东的名号传开。
三人的药品蓝图,在2011年化蛹成蝶。同年,公司第一代EGFR-TKI抗癌药“凯美纳”获批上市,并很快成为年度销售额破10亿元的大单品。2016年,公司成功上市创业板,但商业化和资本的顺风顺水,成了分道扬镳的起点。一年后,王印祥离任开启新的创业,公司逐渐从三剑客时代过渡到丁列明实控。
创新药要想成功,需过两关。第一个是产品关,即研发药品上市成功;第二个是销售关,即打通医院渠道、纳入医保目录、晋升大单品。对企业而言,通两关后还有隐蔽的一关,即稳定输出更多药品上市,滚大收入雪球。
2020年到2023年,公司的贝美纳、贝安汀、赛美纳等药品先后获批上市。三款药品实质是2017年前后公司从美国Xcovery、天广实生物、益方生物引进。市场此时发现,公司不似传统意义上深耕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企,反而频繁引进管线。
其实,贝达药业的基因一直没变,只是管理层的变化或将其摆到明面上。凯美纳是一款Fast Follow(不侵犯专利对已有新药创新)药品,当时也是国产创新药的突破样本。2016年报里,公司就明确提出市场销售、自主研发、战略合作的“三驾马车”战略。
无论如何,公司接连获批药品上市,显然来到了新的发展周期,需要建立新的秩序。更多的药品商业化,意味着更大规模的产线要求,以及更多的资金夯实需求。2020年,公司确定嵊州基地项目,一期预计投入近10亿元,并于次年开工。
只是,彼时命运的齿轮开始朝另一方向转动。
逆局多一架马车
创新药企的竞争力,长时间以来被视为资金的“大力出奇迹”,即企业通过不断融资,进而丰富管线、布局商业化、扩大生产线。从单品打天下进阶到综合性药厂,融资是万试万灵的解药。
2021年,贝达药业两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均以失效告终。次年,公司披露定增方案,最高募集10亿元用于建设创新药产业化基地、增加资金实力等,丁列明是唯一认购对象。但之后,公司公告考虑项目实施及再融资审核政策等诸多因素,终止定增。
夯实资金有向内和向外的双重维度。资本市场是向外的一个渠道,接连受挫后,唯另寻路径。2022年末和2023年末,公司长期借款分别为6.56亿元、18.16亿元,主要来自新增银行贷款。截至今年上半年,嵊州基地项目累计投入7.3亿元,进度74.5%,资金来源自有和银行借款,公司负债率近40%。
向内的维度,主要倚重药品的销售额。2021年,凯美纳上市十周年之际,累计收入破百亿,但增速放缓已成趋势。一方面,技术在迅速迭代,作为一代的凯美纳,同类竞品已进化到疗效更好的三代。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产创新药加入到竞争,以艾力斯为代表的后浪依托迭代产品与合作渠道,迅速拿下蛋糕,2023年同类药品的销售额达19.78亿元。
意识到资本的寒意与创新药的激烈竞争后,贝达药业刹车转向,一个明显的信号是重构研发体系。2023年报中,公司提到在研发过程中及时总结,把握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重大节点,管理和控制研发风险。
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2.56亿元,同比下降22.4%。其中,工薪支出0.63亿元,同比下降近10%。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562人,较2022年647人下降13.14%
降本增效的风潮正在席卷创新药圈,变革节点到来,公司“四驾马车”战略也正式出炉。该战略在原三驾马车的基础上,增加“创新生态圈”。财报里,公司将新增的马车描述为通过直接参投和设立产业基金,布局潜力项目,实现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剥开投资版图
国产创新药的发展,目前仍在一个初期的发展周期。资本输血曾被视为灵药,但经历泡沫破灭后,行业认知到靠专业研发和日复一日的积聚才是走向正向循环的不二路径。
逆境求变的贝达药业,在内部做出一系列改革后发布财报。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5.01亿元、2.24亿元,各自同比增长14.22%、51%。
业绩增长的两端,净利润是降本增效的结果,收入是凯美纳生命周期延长,贝美纳、赛美纳市场增速明显。其中,赛美纳是三代EGFR-TKI,即凯美纳的迭代产品。
而眼下大手笔加码的创新生态圈,对已在创新药占有一席之地的贝达药业,到底有哪些意义?
2022年以来,公司投资的项目有时迈药业、禾元生物、赋成生物、天广实生物等。同时,公司还与杭州国资、华东医药、泰格医药等出资设立贝橙创投。
庞大的投资版图逐步展开,公司既定增天广实生物,又与其共同增资赋成生物。相同的案例还有禾元生物。该企业Pre-IPO前,公司与贝橙创投共同认购,估值超50亿元。截至目前,禾元生物已提交上交所的二轮问询函,冲刺科创板上市。
剥开错综复杂的投资版图,是丁列明与浙江资本系的紧密结合。但不为人知的,丁列明早与当地资本大佬合作。企查查显示,丁列明控股的浙江贝莱特,于今年5月被浙江蓝城起诉,案由是股权转让纠纷;浙江蓝城大股东为绿城实控人宋卫平,与丁列明同为嵊州人。
(来源企查查)
这一次,丁列明与贝达药业能真正穿越周期吗?(思维财经出品)■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