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账号登录
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

中央大力推动县城建设,基建行业迎重大利好

来源:览富财经网
作者:高大正
发布时间:1970-01-01
摘要: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上周五盘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意见》的发布为相关板块与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更多机会与重大利好,基建等板块掀起涨停潮。

基建板块掀涨停潮

《意见》中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最为引人关注。《意见》要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

受这一利好消息影响,基建板块掀起涨停潮。5月9日,A股整体表现低迷,至收盘时上证指数勉强翻红,微涨0.09%。但受政策提振,建筑、环保、地产、农业、建材、钢铁等板块走强,其中工程建设板块逆势大涨,其中,金埔园林、龙建股份、正平股份、园林股份、乾景园林、文科园林、普邦股份、浙江建设、宏润建设、腾达建设等20多只概念股集体涨停。

图片1.png 

机构普遍认为,《意见》将带来老旧小区改造、数字化新基建、地下管网改造、生态修复、环保治理等相关行业需求的提升。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持续攀升,200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仅为36%,22021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但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镇化相比,仍有20%左右的发展差距和潜力空间。当前我国城镇化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发展速度开始下降,高水准、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县城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已经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今后一段时期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窗口期。县城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天然载体。推进县城建设,既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又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衔接配合。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县城建设有效拉动经济 

今年年初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我国前瞻性地提出“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是重中之重。中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当前,我国疫情形势仍较为严峻,要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2021年整体消费数据疲软,尤其是商品零售和餐饮收入增速下降,最直观的感受是去年双十一、双十二这种“买买买”的气氛比往年消减了许多。

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据了解,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的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2/3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扩大当期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开拓新的巨大投资消费空间。

富国大通认为,《意见》的出台,首先对基建板块构成直接利好。以地域而言,不仅会促进一线城市与省会城市周边县城的发展,其他城市与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亦可成为与大城市配套并互补的卫星城,在制造业、物流等方面进行分流与配合,并在人口与就业等方面承担分担任务。城镇化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

此外,机构还认为,《意见》的出台将对先进制造、商贸、文旅、交通、物流、生态农业,农林牧渔、数字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文体、污水处理等板块形成利好。

综合来看,在“稳增长”“新基建”的大背景下,《意见》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建设,并带来财政资金的支持,吸引社会资本的投入。新型城镇化市场将释放巨大潜力,也为相关板块与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更多机会与重大利好。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 相关推荐